🌿🌿🌿🌿🌿

九毒翻墙一次,沈九被人棍100次

说出了心声


注:以下为在知乎上看到的其它大佬对二哈的评价,非原创


一本很可惜的小说。


我说它“可惜”,是因为它原本可以写得更好。这本小说有着优秀的框架大纲和完成度较高的世界观,可惜最终成品只能说得上是差强人意。作者有很大的野心,却没有与野心相匹配的节奏掌控能力和文字功底,以及对人物性格塑造精准的控制。原本它有成为经典的潜力,但很遗憾,目前在原耽里它撑死是个二流水准。


先说文笔:


这本小说刷新了我对贵圈“文笔好”的认知,不要以为喜欢用比喻句=文笔好,不是的。本人是极度厌恶那种把语言美完全阉割成骨架子的所谓“极简风”,网文写手里99%的作者都没历练沉淀到能把控简练文风的程度。网文再怎么前卫反传统,也脱不去“小说”这个体裁,文字的美感是必须要有的。吸引人看下去的能力是作者的文笔素养之一。然而作者的文笔却背离“洗练”走向另一个极端。


原本应该算很精彩的设定,却被作者拖沓的节奏和卖弄的修辞给稀释成了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故事。这篇文我看了三遍,我看文习惯和普通人不太一样,第一遍精读第二遍略读。看第二遍的时候发现有太多让人无法忍受排比和比喻的缀饰。为啥说它们令人“无法忍受”,因为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而且无论什么剧情,作者都要见缝插针地强调一下主角的相貌,我起码看到了几十次师尊“冷白的手指”“清丽的凤目”,狗子“浓黑的眉毛”“漆黑的双眼”,相貌这种东西,点到即止就好,次次都要强调,简直像有八百个长舌妇在你耳边嗡嗡这人怎么怎么好看,简直让人烦躁。若要谈到技巧的层次,最能体现人物情感的不是容貌、神情,而是环境氛围和内心的呼应、意象的雕琢,然而后者在文中却匮乏得不行,作者宁愿写师尊脸色青白,也不愿意写他心如刀割,这让角色的情绪波动显得苍白无力,如同无病呻吟。


举个严肃文学领域的例子,张爱玲的第二炉香,形容主人公心如死灰,乃是“他像一个回家托梦的鬼”“宇宙的黑暗进到他屋子里来了”。描述痛苦、悲切之内刀扎般的情绪,《二哈》这本书里却全是套路三板斧,要么XX的眼神里喷发出疯狂愤怒,要么就是XX的心被挖了出来,要么就是一大段仿佛青春疼痛文学的冗长心理活动。这样传达出来的情绪实在是刻板、生硬而且无聊,让读者离人物的心态非常遥远。而作者大段大段的零割碎卖的成语修饰,让每个角色的喜怒哀乐都像是被拽着抻长了的花草,成了种就是怼到读者脸上强逼他们去消化的风景。


前段时间被影视化的《鹤唳华亭》,虽然我也不大喜欢电视剧,不过小说的文字水准相当不错,在文中,那种冷和痛是这样的:


起初是一片灰暗,可是月光投了进来,清清淡淡,就像水一样淌了半屋。几日雨后,今晚终于又出了月亮。可是有人已经再也瞧不见这梁上落月的景色了,只剩下她一人还在这里,带着一身的伤痕,活着,看着,思念着。


然而这种较为形而上的伤感,二哈里是没有的。二哈里的所有的兴趣都是直白的、粗暴的,是作者用笔生生刻在角色脸上的。这用力过猛的角色心态描写,让整本书失去了古风文最重要的东西:余味。反正我重新看文的时候,只感觉像把一块嚼过一遍的骨头又拿来吸,实在是干巴巴的毫无兴味。


总之,二哈的文风感觉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裁缝做的华裳,存在大量技术上的纰漏,作者估计也意识到了这点,为了让这件衣服能上得了台面,就什么碎珠水钻、亮片绒花都扯来一点补在那些缺漏上。但是这样的“扬长避短”……也只能唬住没读多少书的年轻读者。


举个例子,薛蒙遭遇重大变故后醉酒大哭那一段。没有什么氛围烘托,只有人物情绪在字里行间横冲直撞,如果不看前情,会让人以为是个精神病在扔二踢脚,又烦人又聒噪。这篇文里所有大悲大喜的片段,我都不想再看第二遍,因为真的没有韵味,只有祥林嫂那胆汁里抖擞出来的苦水,够败人胃口的。


再说人物塑造:


把文划分成两个部分,以现世师尊身死为界,前半段人物塑造合格,甚至有一定水准,但后半段,完全不合格。


作者深深陷入了“人设”这个写作上的误区。人设和大纲是一个东西,是为了服务小说完成度的基石,拿整体剧情来服务人设,那是本末倒置。比如弄人设特别出名的魔道祖师,它也没隔三差五就要强调一下这人是怎么样一个人。一个人的表层人格和里人格,就像是水果的核,围绕这个的人的剧情和描写,都是核外的果肉。如果你要让果肉都被水果核包着,那多硬啊,谁咬得动啊。


文里比如梅寒雪和梅含雪的双胞胎互相换班,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必要,而且这对双胞胎除了给薛蒙擦屁股,我也没看出他们的存在有什么推动剧情的意义。还有薛家父子的“自恋”,我是真的看不出来,反而老薛在王夫人面前都快卑微成舔狗了,要不是作者时不时就要提醒一下这对父子“会开屏”,我都要忘记他们还有这个设定了。然后前期的师昧,整个人言行就像是郭敬明小说里跑出来的绿茶婊,面目模糊得很,作者还特别爱描写他身体各个部位多么柔美,看得我有些反胃……


然后再说最具争议的角色:墨燃。


我是不明白,作者干嘛要在开头写他去偷小倌财物。因为这件事,我到现在都对他改观不了。我对墨燃不讨厌也不喜欢,只能说无感。0.5特别鲜活,可是1.0和2.0,感觉整个角色就像为了感情戏而被捏出来的工具人和附属品。渣的时候就可劲儿渣,好的时候就可劲儿好。作者自己都掌控不了那种仿佛人格分裂般的过度,只要强行扔设定——设定杀是本文一大特色,总是突如其来冒出一些XX术法(而且很多术法我都看不出除了圆上那段剧情以外有什么其他存在的意义),XX神器。


墨燃就像是个被设定和剧情牵着走的提线木偶,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几乎为0。一般被种花之后的套路,不该是主角和这朵花引起的恶念抗争吗,不该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之类的吗?然而……没有,墨燃从头到尾都缺乏主动性,看上去顽劣跳脱强韧,实则对命运逆来顺受,被大众肆意摆布。看到后面我都不知道他信念是什么,他坚守的道是什么,我只看到一个在不同阵营(他娘他师尊的耳语、八苦长恨花)的拉扯间摇摆不定的工具人。作者把好几种不同人格(什么小乞丐、小奶狗、1.0、0.5、2.0)给塞到他身上,让这个人物显得如此分裂。他就像是一个没有茎干的插花,被作者乱七八糟地插上好几种不同的花,但是没有人物灵魂支撑,再好看的插花也是坍泄一地。


举个例子,《琅琊榜》里梅长苏也是标准的超苏人设,但是他的行为目的、性格根源和向往信念从头到尾都很清晰了然,这让他从一个苏爽文人设变成了生动的活人。然而墨燃不,他从都到位都是在为了爱恨情感还有给感情线服务活着,前期他就是个拿来制造情感冲突、吸引读者愤怒攻讧的工具。后期就完全成了三流言情男主,成天除了跟师尊谈恋爱以外无事可做。就连被迫害,满脑子也是跟师尊风花雪月那些事。如果说前期是被师昧下了蛊,那后期就尼玛的是被师尊下蛊了。


===============更新分割线===============


实在文荒,发现此文在完结金榜上屹立不倒,就又拿出来当典型分析了一遍。


(P.S.我真是怕了这篇文的粉丝了,别学某些作者的NC粉可以吗,原耽圈就是被这些饭圈糟粕搅得乌烟瘴气。现在Lofter上自称原耽女孩的那些人真有老二刺猿内味儿,看得我都反胃了,还是那句话:少撕逼,多看书,对你们没坏处。别几年过后一回首,恨不得掐死现在的自己。)


分析完墨燃,现在来分析一下楚晚宁。


楚晚宁,人设挺好,但是后期崩得一塌糊涂,作者自己都没捯饬清楚自己要写个什么样的人,开头倒能靠着标签写,后期一碰上重要剧情转折点,就六神无主了,结果大场面里楚晚宁被路人化,感性线里被青春疼痛文学化。


当年初入小说创作的时候有个导师,她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的一个新手常犯错误就是:在设定上贪心,在阅历上捉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新人的阅历储备是很少的,大文豪写复杂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是因为他们阅人无数。文字包装下是个有血有肉、活过爱过的灵魂,自然逻辑自治、丰满立体。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对世界的了解大多是书籍和影视作品,并没有那么多经历储备。


然后,她们在设定人物的时候,又极尽贪婪之能事,任何美好的高贵的设定都要一股脑儿栽角色身上。自己写的时候又经常捡芝麻丢西瓜,写着写着忘了人物设定还有哪出了。


这就是典型的新手心理,所以我现在光看人设就看得出哪些人是原创上的新手。


那些独一无二的成功的人物塑造,往往都只在几个方面突出。《红与黑》里的于连复杂,但这个人物象征的只有阶级鸿沟以及虚荣虚伪,《安娜·卡列宁娜》里的安娜复杂,但她也只是悲剧的男女关系以及错综的家庭悲剧的成果,这些复杂都是社会性的,换言之,是人性的。


然后,回到这篇文上来,作者一面把楚晚宁写得高贵冷艳,一面又把他写得小家子气、自卑自伤,想强调那种反差萌。可造就他的际遇却全然是没有任何社会性可言的,他那个神木的过去让人难以产生共鸣。感觉就像一个傻白甜被师尊插了一刀以后打开了奇怪的按钮,然后黑化了一样——人哪能这样啊,人又不是AI,你做个指令就改头换面了?


作者但凡渲染一下他童年的孤独,他感受到的不被主流社会接纳的感觉,他没有故乡和家人的漂泊无依,也不会让人物变得如此苍白,完全是强扭出来的纸影美人儿,让我想起匪我思存以前写的小说,女主动不动就要来个悲伤绝望什么的,我只想说有抑郁症就去看病吃药,当然纯粹的矫情是无药可医。


小龙女也没什么塑造,但是作者好歹提了句她自幼孤苦无依啊。


我对此君人设有三点疑问:


1.薛蒙待他好,薛正雍待他好,王夫人也待他好,师妹、璇玑长老之类的也待他不错,怎么他就这么爱独自向隅、乔张做致?林黛玉多愁善感,那是因为人家寄人篱下,体弱多病。楚晚宁做出一副世上没人喜欢自己的样子,我都以为死生之巅虐待了他,也不知道做出来给谁看。


活了30多岁,好歹是个斩妖除魔威名赫赫的大宗师,对着镜子自伤外貌,让我有点迷惑???


然后内心活动动不动就是“他太凶了,没人喜欢他”“他太冷漠不尽人情了,所有人都躲着他”。


那么老哥,你为什么凶呢,你为什么不尽人情呢?我到现在都不太懂他干嘛打墨燃打这么狠,而且好像唯独对墨燃狠,师昧犯事就是抄门规,墨燃还要挨上两鞭子,打是亲骂是爱吗?我要是墨燃,我也会讨厌他。


活到30岁了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作者用力过猛,把他写得像个感情上的残障。一边又要立温柔人设,一边又要莫名其妙使性子,发脾气,动不动就打骂徒弟,这不是反差萌,这是精神病。


2.楚晚宁不是脾气暴躁、刚正不阿吗。那为什么在儒风门被灭的时候,别人嘀咕他坏话,他的反应居然是让墨燃把他耳朵捂上?开局就抽客户,结果后面那群乌合之众胡言乱语,路人讲话难听,他浑然不管的?活得越老胆子越小?


萧峰也是强无敌威武霸气人设,人家是“慕容复、庄聚贤、星宿老儿,你们三个一起上吧”“谁说丐帮降龙十八掌比不上星宿派武功”“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


聚贤庄的时候云中鹤徒弟千里传音嘲讽他,直接把人家打吐血了……


然后楚晚宁呢,前面霸气人设噱头喊得那个叫响,结果一到大场面就成了打工仔,任劳任怨老黄牛。别说萧峰了,就算是狗哥石破天,你在他面前说一句要杀大黄试试?脾气好如郭靖,在师父们骂黄蓉小妖女的时候都会脸红脖子粗呢。


3.千古之谜:楚晚宁究竟为什么喜欢墨燃。


当然,粉丝想要圆,还是有千万种理由可以圆得上,只是目前没有一条能说服我。首先,书里给的理由是墨燃不怕他,墨燃对他好。可是薛蒙师昧就对他不好了?这两人也是翩翩美少年,对楚晚宁关心敬爱,还来得比墨燃早。番外篇里薛蒙都记得清清楚楚,楚晚宁不吃辣。然而墨燃对这件事一点都不在乎,下面照样放辣子儿。


不少耽美文里的感情线被诟病突兀,但好歹人家那个人设,他不招读者讨厌啊。墨燃这么个在读者眼里几乎毫无魅力可言的人,在楚晚宁那儿就如珠似宝的,就尼玛离谱。


那师徒文学神雕侠侣举例,小龙女会喜欢上杨过,还是因为两人相依为命,杨过在危急时刻可以为她割腕放血,而且两个人都是被社会抛弃的人,只有彼此。他们的爱情只适合那种天作之合的乌托邦。然而《二哈》的设定相当市井气,于是楚晚宁的人设以及情感起因都满满的违和感。


不如直接盖章说楚晚宁颜控得了,但一个二十多岁的师父,因为脸好就喜欢十三四岁的徒弟,这桥段也太让人毛骨悚然了吧。


当然,二哈这本书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第一遍看,感觉还行,但是它经不起推敲,就是一快消品。


这篇文成功的商业元素,还是很值得同行借鉴的,比如:


比如人物死到临头了还要吟几句诗当slogan,什么竟无一个是男儿,二十心已死。拟各种标语给人物,北斗仙尊晚夜玉衡之类的,充满记忆点。


反差大的人设,坏的人可以坏得没记忆点,但是他要惨得有记忆点。虽然此文所有反派扔进权谋文里,都是活不过3集的命,但是他们的人生经历比主角还丰富,喜怒哀乐比主角还浓厚,读者就会觉得有血有肉了。说真的,关于师昧身世的笔墨简直比写楚晚宁身世的还多,而且写得那叫一个动情……


(我很讨厌师昧这个人物,而且不单单是讨厌,我觉得他恶心,不至于三观之类的无聊托词,这个人的性格设定还有作者没完没了的卖惨,让我恶心透了。)


平时看上去柔柔弱弱的人物,关键时刻就让他突然开挂,记忆点就来了。比如王夫人那个凤凰天火,我都看傻了,不知道这种拿来自杀的法术有什么用,还有一批人要特地修炼……?孤月夜是要成立女性神风敢死队跑去自爆吗?这也不符合他们门派设定啊?


外挂这种东西,用一两次来挽回剧情就算了,频繁地用,说明作者在情节把控方面严重能力不足。这文的战斗系统让我想起看死神的时候,最后体系全崩坏了,想一出是一出的开挂,简直让人老爷爷看手机。


=================更新==============


对于这篇文,还是有很多槽不吐不快。


这文现在营销成分太重了,某些人捧得过头,小心哪天跌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还是那句话: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所以请一些书粉清醒一点,这不是世界名著,不要非得摁头全世界去认可你们的主角。在我眼里,楚晚宁和墨燃这两人,几乎没有人格魅力。楚晚宁前期尚可,后期崩得一塌糊涂。


后期为什么会崩得一塌糊涂?因为作者从龙血山开始的时候,CP线就已经和主线严重剥离了。


门派集结以后,太多配角独角戏,南宫驷在山门前大段的个人秀,主角完全沦为背景板。而且主角的沉默明显不符合他们的人设,既然是眼睛里揉不得一点沙子、脾气暴躁的大宗师,别人那样污蔑你大弟子,你屁都不放一个?而且既然提到墨燃欣赏南宫驷,那他怎么可能只是个看戏路人?


从后面真相逐一揭开的剧情线开始,主角就持续路人化。而且作者真的很憨,李无心那样的剧情,都要反反复复写、罗里吧嗦地写,还要在主角视角靠心理臆测来补完配角的心路历程,满满的矫情感。(墨燃脑补南宫絮的心路历程那一段的大段排比句,让我想到初中生作文……)


行文要主次有份,可以看得出聚众在一起→揭开往事真相→描写众生相这一段,作者受到了《天龙八部》影响。


可是天龙八部里的少林寺大会,对配角的侧重描写也就一个虚竹的爹妈,而且那还跟主线有关系。


这两天一直在想,同样是描写卑鄙小人围攻大英雄的片段,为什么《天龙八部》就很自然,而《二哈》里的乌合之众让我感到生理不适。


然后我发现……《天龙八部》把围观群众当人写,而《二哈》把围观群众当畜生。


大家可以点开天龙八部的电视剧看一下聚贤庄大战那场戏,虽然众人对萧峰深恶痛绝,但是萧峰一开始是跟他们谈判的,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和智障一样上来就唾液横飞,而是听得进道理的。萧峰说的话,他们也会点头赞同。


 众人一听,都知他这几句话乃是“托孤”之意,眼看他和众友人一一干杯,跟着便是大战一场,在中原众高手环攻之下,纵然给他杀得十个八个,最后仍不免难逃一死。群豪虽恨他是胡虏鞑子,多行不义,却也不禁为他的慷慨侠烈之气所动。


最后动起手来,也是有秩序有战术:


游骥叫道:“大伙儿靠着墙壁,莫要乱斗!”大厅上聚集着三百余人,倘若一拥而上,乔峰武功再高,也决难抗御,但大家挤在一团,真能挨到乔峰身边的,不过五六人而已,刀枪剑戟四下舞动,一大半人倒要防备为自己人所伤。游骥这么一叫,大厅中心登时让了一片空位出来。


打起来以后,众人也是非常佩服萧峰的武艺的:


  这满堂大彩之后,随即有许多人觉得不妥,这声喝彩,是赞誉各人欲杀之而甘心的胡虏大敌,如何可以长敌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但彩声已然出口,再也缩不回来,眼见乔峰第二招“河朔立威”一般的精极妙极,比之他第一招,实难分辨到底哪一招更为佳妙,大厅上仍有不少人大声喝彩。只是有些人憬然惊觉,自知收敛,彩声便不及第一招时那么响亮,但许多“哦,哦!”“呵,呵!”的低声赞叹,钦服之忱,未必不及那大声叫好。乔峰初时和各人狠打恶斗,群雄专顾御敌,只是惧怕他的凶悍厉害,这时暂且置身事外,方始领悟到他武功中的精妙绝伦之处。


所以说,金庸写的英雄大会,是真英雄大会。而某些作者写的不过是狗熊开会。


有人会说,网络小说要求这么高干什么?


哎呀呀,为什么吹的时候当做世界名著,别人一吐槽就要换个强调,想起它不过一普通网文呢?


网文是要让人看得爽吧,可是二哈里对围观群众的描写,让我看得不爽啊。


这个作者在写群戏的时候,缺陷在哪里呢:


把围观群众当成没脑子的人品低劣的疯狗,来衬托主角。如此写法,围观群众坏得假,主角也好得假。


围观群众恶意太过露骨,但是就算是交流风格比较直白的现代,人与人面对面交谈也不会这样满嘴喷粪吧?又不是什么市井泼妇、地痞流氓。哪怕是我初中学校里那些小混混,平时跟不熟的人说话也不会一口一句恶言,那是精神病,是秽语症。


而且,很多时候,普通路人根本不关心你是什么东西……更别提恨你恨得睚眦欲裂,巴不得你死这种激烈情绪,顶多在心里唾弃一下,咒骂两声,甩脸子根本犯不着。根本没人愿意在陌生人身上花太多精力,为什么,因为根本得不到好处啊。又不是微博能涨粉、知乎能骗赞,你跟疯妇一样上去撒泼打滚,除了让围观者觉得你没家教,让当事人觉得你脑子有问题以外,能得到什么好处……


二哈的“乌合之众”,我看了只觉得生理不适,觉得作者被害妄想,自以为是……


评论(42)

热度(1131)

  1. 共10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